罗锡文:“我只是一个开拖拉机的”
林木葱郁处,一座朴素小楼露了出来。藏在楼内的土槽实验室门口,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笑着迎了出来。这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待说明来意,罗锡文几句话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我今天还要飞宁夏,向农民们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我只是一个开拖拉机的。” 他的“拖拉机”可不一般。2017年,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很快,成果在国内20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创造了一批高产纪录:在新疆3年亩产超1000公斤,在浙江连续4年亩产超800公斤,8个省亩产超800公斤,11个省亩产超700公斤,17个省亩产超600公斤。 “小时候我在田间干活就想:插秧太辛苦了,什么时候能不用插秧呢?”幼年在老家湖南株洲干农活时播下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1970年大学毕业后,读无线电技术专业的罗锡文被分配到贵州省铜仁县农机厂工作。在贵州的9年,罗锡文直言对他的人生影响重大,“后来我总对学生们讲,一定要到实践中去,实践出真知”。 9年里,罗锡文和工人一起干活,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第一个工种是在铸造车间挑铁块。将100多斤的铁块挑上3层楼高的冲天炉加料口,对刚毕业的他可不容易。爱钻研的他,很快就研制出一台皮带运输车,从此工人们都不用再挑铁块了。 此后,从用来运铁水的轨道车,再到拉管机、冲床、发电机和插秧机等,尝到创新甜头的罗锡文陆续参与研制了10多种机器。1978年,罗锡文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科技奖项,他研制的锦江18型担架式机动喷雾机获得贵州省科技大会奖。 1979年,罗锡文师从我国著名农机专家邵耀坚教授,在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邵老师一年到头都想着怎么让拖拉机下水田,他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对我影响很大。”罗锡文说,邵老的言传身教让自己有了新的目标:“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 几十年来,罗锡文始终朝着这个目标行进。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的“同步开沟起垄精量穴直播”“同步开沟起垄施肥精量穴直播”和“同步开沟起垄喷药/膜精量穴直播”的“三同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和水田激光平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将原来农民无序的撒播改成有序的直播,引领了我国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进步。 从2006年起,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在国内26个省市(区),以及缅甸、老挝、泰国、苏丹、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推广应用。各地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精量穴直播技术的杂交稻亩产可达600kg以上,常规稻亩产500kg以上,比人工撒播、人工抛秧和人工插秧分别增产10%、8%和6%以上。为了推广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他一年要跑十几个省。2013年就去了8次新疆,今年已经去了7次江西。“我们研究的农机一定要转让出去,让企业愿意要,让农民能用上,否则就是摆在实验室的样品。” 除了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水田激光平地技术,罗锡文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建设,研制成功的农业机械导航与自动作业系统突破了十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三项创新成果。7月27日,罗锡文团队研制成功的国内首个主从导航收获机系统,在甘肃省金昌市成功收获小麦。这套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无线自组网络连接无人驾驶收获机与无人驾驶卸粮车,实现主从协调。团队两个无人农场也将在2020年正式投入生产。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比发达国家大概落后三四十年。现在,我们在搞机械化,他们在搞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所以任重道远、责任重大。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关键技术落后于人,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我就不相信我国做不出来,三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我们的技术总不能一直落后于国外。”罗锡文如是说。 罗锡文近照 资料照片 (责编:仲昱洁(实习生)、赵竹青) |
-
内容提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近日...[详细]
-
天津北方网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详细]
-
内容提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代人有一...[详细]
-
新华社萨拉热窝6月30日电(记者张修智)第14届“汉语...[详细]
-
内容提要:昨天,市中招办发布本市今年中考志愿表设置...[详细]
-
内容提要: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为主...[详细]
-
创新“互联网+人社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奋斗百年...[详细]
-
科技日报北京6月24日电(实习记者张佳欣)23日在...[详细]
-
内容提要: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面贯彻落...[详细]
-
人民说法丨“驴友”逃票遇险 救援费用谁埋单? 20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