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测量表明质子又“瘦了”
科技日报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借助一种电子散射新方法,对质子半径进行了极为精确的测量,得到新值0.831飞米,小于此前其他电子散射方法测得的0.88飞米,且新值与科学家最近通过μ介子原子光谱法测得的结果相吻合。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日报道,最新实验由PRad协作组在美国能源部托马斯·杰斐逊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内进行,该实验发言人阿肖特·加斯帕里安说:“最新结果对解决所谓的‘质子半径’难题至关重要。” 质子由3个夸克组成,位于原子的心脏地带。尽管其无所不在,但仍身负诸多秘密,目前有大量实验旨在揭示其“庐山真面目”,其中包括测得其精确的大小。 2010年之前,质子半径最精确测量来自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电子散射实验和原子光谱测量,这两种方法得出的质子半径约0.88飞米(1飞米=10-15米)。但在2010年,有科学家宣布,他们借助一种新方法——用电子较重的“表兄弟”μ介子取代电子制造出人造氢原子,然后测量该氢原子的光谱,推断出质子半径为0.84飞米。 这种不一致就是加斯帕里安所谓的“质子半径”难题,这也是当今物理学界一个重要的未解之谜。有鉴于此,2012年,由加斯帕里安领导的协作组,希望对电子散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对质子的电荷半径进行更精确测量。 在最新实验中,他们研发了3种新技术来改进电子散射方法测量质子半径,大大提高了实验精度。他们表示,由于采用新方法,得到的结果非常独特。他们也期待与新光谱得到的值以及全球正在进行的电子和μ轻子散射测量结果做个比较。 PRad合作组联合发言人高海燕称,他们计划接下来使用新实验方法更精确测量氘核和氘核的半径,“我们很有可能将测量精度提高两倍甚至更多”。 总编辑圈点 质子被发现已逾百年,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都以为他们知道质子的大小,但2010年后他们又困惑了——质子半径不一样的难题,迄今未解。这种争议,本质上也是一种进步,因为只有更先进的测量,才能发现质子其实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物理边界,它与我们在宏观世界中看到的那些球体都不同。但解决这一难题,却对理解物理定律意义重大,因为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光和物质如何相互作用,并完善量子电动力学理论。 (责编:赵竹青、吕骞) |
-
IT之家6月27日消息 苹果现获得一项“具有柔性显示结构...[详细]
-
IT之家6月14日消息此前业界指出戴尔最新的外星人m15R5...[详细]
-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冯华)6月7日,国家航天...[详细]
-
IT之家5月27日消息据知名博主@数码闲聊站今日爆料,小...[详细]
-
IT之家5月25日消息 realme今日举行了真我心跳618发布...[详细]
-
IT之家5月18日消息外媒MacRumors报道,据彭博社记者Ma...[详细]
-
IT之家5月16日消息苹果在2021春季发布会上发布了新款i...[详细]
-
IT之家5月9日消息华硕为其即将推出的英特尔TigerLake-...[详细]
-
IT之家5月7日消息 联想将于不久后发布多款平板新品—...[详细]
-
IT之家5月6日消息 联想将于不久后发布两款平板新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