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发病必须及早就医
卒中发病必须及早就医 2019年11月02日09:54 来源:光明日报
罹患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是不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但当前,慢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长期以来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将卒中发生的年龄大大前移,使得中年人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我国中年人群普遍缺乏对疾病的足够重视,公众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卒中属于老年疾病。由于卒中乃至高血压的筛查率都较低,很多患者直至发生偏瘫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加之中年人群对于病期干预的依从性差,未按照治疗要求坚持用药,疾病管理不规范,使卒中风险增加。而且,中年人群压力较大,长时间工作和精神压力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此外,短时间内的大量饮酒和情绪波动也是卒中的短期诱发因素。 相较于肿瘤,脑卒中的病因较明确,对于中年人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卒中早期发病的征象也须引起重视,短时间的无力、口齿不清可能是卒中先兆,必须及早就医,如急性溶栓等情况如能得到及时救治,能够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取得较好的疗效。需要强调的是,卒中是急症,等待家人、朋友等会推迟到达医院的时间,延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增加神经细胞死亡的数量,甚至可能错过重新开通血管治疗的时间点。因此,患者发作时,周围若没有家人或朋友,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后,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自行完成指尖血糖和血压测定,警惕血糖过低或过高,但是并不建议自行服用活血药物。 生活中,我们究竟如何快速识别卒中呢?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法则,即“中风120”: “1”即看口角是否对称; “2”即两个胳膊是否单侧无力; “0”则是聆听语言是否有表达不清的情况。 除此之外,当您或身边的人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时,都需要考虑中风可能: 一侧肢体或面部麻木; 双眼向一侧凝视; 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 眩晕伴呕吐; 精细活动障碍,如指鼻不准、系扣困难等; 记忆力突然丧失;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等。 如果遇到卒中急性发作,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患者,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无疑是最好的。临床经常遇到这种类型的中风:很多患者一觉醒来,肢体不会活动了,说话不清楚了。这类患者如果无法明确自己是何时发病,则从患者知道自己状态正常的最后时间算起。例如患者昨晚11点睡觉时完全正常,今晨醒来发现“讲话不清”,那就需要从昨晚11点开始计算时间。 此外,有时中风症状很轻,可能只觉得说话稍有不清楚,或仅只是拿杯子的力量小些,还有一些症状可能几分钟就缓解了,这是医学上称为的“一过性缺血性发作”。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若异常原因没有消除,短期内症状很可能复发,下一次的症状就可能会明显加重,因而也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作者:彭斌,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世界卒中日:战胜卒中从“早”做起 中国科大附一院(南区)举办“2019年世界卒中日”大型义诊活动 心源性卒中需心脑同治 卒中发作不要等 缺血性中风复发率高 要怎么预防中风复发 最低心梗发病年龄:20岁! 缺血性卒中治疗 再灌注前不宜降压 黑龙江省医院成功为一27岁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精彩图集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