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嘴乳牙烂一半 只因家长“误解”深
满嘴乳牙烂一半 只因家长“误解”深 2019年11月15日07:47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五岁女童全口乳牙有一半是“蛀牙”,全国五龄童乳牙龋齿患病率为70%……乳牙龋齿已经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但不少家长认为“乳牙早晚要被替换,蛀牙也不需要治疗”。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庄沛林副教授表示,龋齿对于儿童的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乳牙龋齿及其继发病变造成的后果,有时比恒牙龋齿更广泛、更严重。为了让家长重视乳牙龋齿问题,庄沛林团队特意自制动画短片教孩子正确刷牙、预防龋齿。 20颗乳牙烂了一半 近日,刚刚过完5岁生日的小玲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科就诊。“我的牙齿实在太痛了”,小玲告诉接诊医生。检查结果令医生吓了一跳,小玲20颗乳牙蛀了10颗!当询问为何到现在才来就诊,原来是因为妈妈一直认为“乳牙迟早是要换的,不用急着治”。 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庄沛林提醒,家长对孩子的乳牙龋齿应更加重视和及时治疗,那种认为“乳牙早晚要被替换,蛀牙也不需要治疗”的观点是错误的。 庄沛林介绍,乳牙龋齿会对患儿的咀嚼功能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偏侧咀嚼习惯的形成,导致面部发育的不对称。另外,乳牙龋坏使食物残渣、软垢等易停滞在口腔内,口腔卫生恶化,易导致新萌出或邻近恒牙发生龋齿。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恒牙萌出顺序和位置,甚至引发错颌畸形,需要正畸治疗。 乳牙龋齿难察觉 乳牙龋病本身有患龋率高、发病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多发且龋坏范围广等特点,而由于患儿年龄小,患病的自觉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患儿及家长忽略。 庄沛林表示,家长应重视儿童时期的龋病防治工作,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采取防龋措施。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相应地也可从多方面入手。除了注意饮食,适当控制糖的摄入外,建议多吃些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牙菌斑的控制是防龋的关键环节,可使用牙刷、牙线等保健用具,机械清除牙菌斑,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少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检查一次牙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早作窝沟封闭防龋齿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些换牙比较早的5岁年龄段的小朋友,需要特别注意早早萌出的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不少家长常把早萌出的第一恒磨牙误当成“后期会更换的乳牙”。庄沛林指出,有些儿童刚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牙面的窝沟点隙较深,容易发生龋坏,需要进行窝沟封闭治疗。窝沟封闭剂可作为屏障,使窝沟与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引起龋齿。(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张阳、刘昕晨、黄睿) (责编:许晓华、李轶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健脾消食常吃5种酸性食物 醪糟能健胃益肺 醪糟由熟糯米发酵而来,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又名酒酿、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等。我国古代就有“人参补气,米酒养人”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米酒可止痛去积,暖胃健脾,多唾温心,常饮可使皮肤润滑有光泽。”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疏论》记载:“醪糟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利,则中自温;温能养气,气顺则身自多热,脾肺虚寒者宜之。”因此,醪糟被很多人视为老祖宗留下的好食物。【详细】 肌肉锻炼降低癌症风险 滋阴补肾常按这穴位 人到中年,身体肌肉的数量和质量开始逐渐减少,到老年后,肌肉的力量越来越小。除了心肺耐力锻炼之外,肌肉力量的练习也很重要,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近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强化肌肉锻炼有助预防癌症,可降低两成癌症的死亡风险。【详细】 相关新闻
儿童龋齿情况增多 乳牙患龋也需及时治疗 5岁宝宝龋齿发炎致面部红肿 宝宝常吃流食好吸收?可能会影响牙齿发育 6岁女孩长出"双排牙" 提醒:别给娃吃得太精细软烂 专家:乳牙保护需注意 吃零食频率不建议过高 孩子乳牙迟迟不换 原因有很多 儿童口腔专家告诉你:人的牙齿是这样形成的 宝宝乳牙长得好很重要 近半3岁儿童患龋齿
精彩图集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