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挤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孩子经常挤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2019年12月14日11: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门诊经常会遇到家长咨询:“大夫,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挤眉弄眼,就像是要打喷嚏打不出来的样子,其他人都说是孩子淘气,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不会是抽动症吧?” 家长有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儿童的行为表现是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所处环境来具体分析的。比如3~6岁学龄前男童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表现为好奇心强、贪玩、调皮、注意力易分散的情况,家长会认为孩子患有“多动症”,这是不恰当的。 除了调皮淘气,孩子爱“挤眉弄眼”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患有结膜炎、鼻炎、抽动障碍、癫痫等疾病,是需要医生进行鉴别诊断的。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不同于别人的表现时,往往想到的是求助于网络。如果查到有些疾病和孩子的表现相符,就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患有某种疾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家长寻求专业的医务人员的帮助,切莫给自己孩子乱贴“标签”。 此外,如果孩子频繁出现反常的“挤眉弄眼”行为,我们不要忽视另一种疾病——抽动障碍。这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以简单或复杂的不自主、重复、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和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动作或其他行为症状。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且性别差异显著,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抽动障碍的儿童多以头面部运动抽动为首发症状,表现为眨眼、张口、皱眉、歪嘴、摇头等,而后逐步向颈部、肩部、躯干部发展,表现为点头、扭脖子、耸肩、吸肚子等。此外,孩子还常常表现为清嗓子、尖叫、吸鼻、犬吠等声音。 本病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指标,临床上主要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伴随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必需的,目的在于排除其他疾病。抽动障碍患儿常常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情绪障碍和品行障碍等,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 家长如何照顾抽动障碍患儿?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要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兴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切勿暴饮暴食。 2.居室注意开窗通风,环境尽量安静,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减少噪声。 3.由于抽动障碍儿童智力不受影响,可以正常上学,避免课业负担过重;鼓励参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避免过量运动以免症状加重;采用耐心说服教育的教养方式,避免打骂体罚,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制止、纠正。 抽动障碍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认为与遗传、免疫、神经递质异常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家长应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力,避免诱发因素,如罹患感染性疾病、食用色素和添加剂等,加强患儿生活管理,改变教养方式,防止抽动障碍的症状加重或复发。 (责编:刘卿、李彤)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看高血压是咋一步步弄坏心脏的 5种方法降血压 动脉血管内压力过高,心脏排血的阻力就会增大,久而久之会逐渐引起心室壁肥厚。之后,其运动会变的呆滞、不灵活、不协调,对心脏泵血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因心脏舒张能力变差导致心衰。【详细】 止打嗝、防老花、解腰痛 这些小窍门有大用 掐攒竹止打嗝。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眉头凹陷处。取坐位,双手放于桌上,双手拇指食指指尖立起,低头闭目,用力掐攒竹穴,由于指尖受力面小,局部很容易就会有酸胀感。每次坚持10秒钟,可轻轻放松一下,反复掐至少5次。【详细】 冬季热水泡脚有4大好处,但这5类人需谨慎 泡脚是中医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穴位、解乏散寒之功效,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各种疾病。【详细】 相关新闻
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科学管理时间 孩子有学习障碍怎么办?医生:预防和干预很重要 家长为孩子拉票争排名的忧思 开学季抽动症患儿增加 孩子多动症与抽动症的本质区别 你知道吗? 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手机?教你4个好方法来应对 怎样避免孩子“游戏成瘾”? 让孩子知道生活是多方面的 家长如何帮孩子选择朋友
精彩图集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