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部分人会出现过度的不安、无助、悲观、紧张、委屈、躲避、侥幸心理、不敢出门、盲目消毒、易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孤独、失眠、攻击等应激反应。若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要及时心理调适或心理危机干预,例如: ⑴ 总感觉街上遇到的人就是病毒携带者,即使自己全副武装的防护着,也要远远的保持距离,不敢走近,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呼吸。 ⑵ 敏感于自己的各种躯体不适,达到疑病状态。身体稍有不适,就会怀疑自己被感染了,惶恐不安。想立即就医,到发热门诊。就诊后,尽管经过详细的躯体和病毒学检查,排除了该病的可能,但始终无法安静下来,要么怀疑检查结果,要么担心在就医过程中又被传染了。 ⑶ 具有强迫特征的人,疫情下会更加惶恐,他们反复洗手,反复消毒,可总感觉还是不能清洗干净。要么不出门,要么戴上双层的口罩、穿上防护服、眼罩,严格按照传染科医生的防护要求来武装自己,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出门。家人回家后,一定要让家人把外衣全部脱掉仍在门外,甚至丢进垃圾桶。 ⑷ 过度焦虑和恐惧的人,在就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处于隔离或者确诊的状态下,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对人的身心伤害也是非常明显的。 那么,普通公众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⑴ 从权威媒体了解疫情和相关科学防护知识,规律生活,适度锻炼,读书,听音乐等。 ⑵ 在疾病流行期间,出现恐惧、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 ⑶ 积极心理调适:与他人多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心理支持,转移注意力。要以积极的态度工作、生活,注意休息,放松自己,自我安慰激励。可以通过呼吸放松训练、有氧运动、正念打坐、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应对方式。减少咖啡摄入,特别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资料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 ☆防疫课堂☆ 外出就餐、超市购物的14个防护技巧,快收藏! 居家战“疫”强体质 户外跑步“因地制宜” 疫情期间,带孩子外出回来后需要做什么? 居家防疫妙招:巧吃“彩虹餐” 家电“除病毒” 用"心"战疫:十大调适"药方"给心理"消毒" 预防新冠肺炎,上班族一定要了解这三件事 疫情期间怎么吃能增强免疫力?食谱推荐! 科学防疫 老年人应该避开五大误区 疫情期间宅家腰酸又长胖?健身妙招练起来!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