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四大发明”保证重症救治效果 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人民网北京5月3日电(董童)在今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介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于2月7日抵达武汉后,坚守了62天,医疗队中4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约占80%左右。在面对疫情时不仅对病毒毫无畏惧,而且在诊治过程中对一些临床问题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 “在救治过程中,快速结合吉大一院多年来医工结合的科研优势,利用医疗队的发明创造应用到临床中,既保证了重症救治效果,又保证在救治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目前,这四项发明都已在武汉申报专利”吕国悦说。 吕国悦表示,在临床一线,一共进行了四项发明创造。首先,在隔离区中医护人员要身着厚重防护服,戴三层帽子和两层口罩,不仅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十分困难,查房时与患者的沟通也非常困难。最重要的是,穿着防护服长时间工作,会面临缺氧、乏氧的问题,这使很多医护人员不能长时间在隔离区中工作。基于这些原因,发明了多功能防护面屏。多功能防护面屏结合了骨传导耳机和话筒、配备了摄像头并携带了制氧装置。目前,多功能防护面屏一代产品在武汉期间已在临床当中开始应用,对于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正在用二代产品进行测试。 第二个是一次性咽拭子采集装置。在给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时,发现患者容易呛咳、发生喷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医护人员戴着护目镜,也会产生被感染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做了一个防护罩,采集时相当于用防护罩把病人的口鼻遮掩住,可以给采集者多增加一层防护。 第三个是一次性气管插管用防喷溅隔离巾。在武汉后期的重症治疗攻坚战时,在临床一线,气管插管或做支气管镜灌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两个治疗措施让医务人员面临的感染风险非常大,于是利用原来的手术巾增加了一个比较透明的薄膜,然后添加了三个可操作的口,在处置者和病人之间形成了另外的一个防护措施。目前,这一发明目前还在应用。 最后,由于在隔离区内常规听诊器无法使用,而医生必须要用听诊器诊断患者肺部情况,第一时间知道患者肺部氧合是否得到改善,于是发明了增强型传染病专用听诊器。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形成真正样品。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