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可以向过往学习什么
推进垃圾分类可以向过往学习什么 姚华松 2019年07月11日07: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日,上海全面推进号称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制度。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社区和企业被广泛动员和参与,开启了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的城市文明进化行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治好“垃圾围城”的城市病,从而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垃圾分类与治理提供经验,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 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行动,让我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童年。在那个年代,父母习惯把家里不用的瓶瓶罐罐、纸箱、书纸、废铜、烂铁等积攒起来,交给游走于农村的流动商贩,换一些糖果或点心给孩子们吃;家里吃剩的饭菜用来喂猪、喂狗、喂鸡和喂猫;厕所的大小便被定期挑去浇灌菜园和田地。 当时没有所谓“垃圾分类”的提法,但智慧的乡亲们一直在践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再利用。垃圾成为重要的媒介,人消费后的“垃圾”成为动物、植物的主要“口粮”,通过垃圾维系着人类与动植物的生态关系。 这给我们三点启示:一、在地性地实现垃圾回收和再利用,而不是经由当下流行的跨地域商品化和资本化逻辑,在他地完成回收和利用的过程;二、使居民获得一定经济激励,进而持之以恒地做好分类;三、垃圾增进了人地关系的改善。 推进垃圾分类,应赋予居民一定程度的“获得感”。比如,鼓励居民积攒快递包装、易拉罐、报纸等可回收、可变卖的“营利性垃圾”,协调和联系专业回收站有关人士定期进行回收,鼓励专业机构回收旧数码产品、旧家用电器、旧电池,让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变废为宝”。 此外,还可以联系动物保护组织及热心人士定期进小区收集生活餐余垃圾,经适当处理后,喂养遍布城市的流浪狗、流浪猫等。具体操作当然困难重重,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尤其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但是,由垃圾分类激发动物保护意识、培育志愿者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当代城市家庭的垃圾产生量,当然与我的童年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在消费社会尤其是网络消费时代下,“宅男宅女”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治理不可忽视的维度。同时,年轻消费者的购物频率显著提高,他们沉浸于得到新鲜与新奇产品的体验,也非常享受一小时内到货这种及时性的快感。东西越买越多,很多东西买后弃置不用,废弃包装也越来越多,“垃圾”自然越来越多。在低碳社会、集约型社会与消费社会、网购时代之间实现相对平衡,对抗网络消费时代下的“恋物”情结,有助于从源头上减少垃圾。 不少媒体竞相报道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垃圾分类走在世界前列,我最近恰好看了几部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电影,真切感受到日本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世界范围看,垃圾分类知识俨然已成为现代公民的素养,成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基本训练内容。我国亟待开展覆盖社会各阶层的垃圾知识的教育与培训,让垃圾分类和处理知识成为提升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系广州大学副研究员,人文地理学博士) (责编:李轶群、杨迪)
推荐阅读
想长寿腿不老 多读书揉耳朵、3动作做一做 一项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这与延长寿命也有关系。【详细】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三伏”时机别错过 夏季是养生的好时节。近年来,人们“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逐渐提高,中医养生注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夏天,尤其是农历的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详细】 相关新闻
垃圾分类“很懵”? AI帮你提高分类准确度 助力垃圾分类 爱芬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模式2.0正式发布 新虹街道:大手牵小手 绘出垃圾分类新风尚 用法治推动垃圾分类做实做细做久 人民环评:垃圾分类应做到持之以恒 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 垃圾强制分类须有可行性保障措施 菏泽启动市区垃圾分类工作 首批试点3万户人参与
精彩图集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