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擦亮高铁“国家名片”
本报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赵展慧)25日, 5位中国高铁一线科研工作者在国新办举办的“中国高铁科技创新”发布会上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他们表示,自主创新是中国铁路、中国高铁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长进从事铁路建设的源头——勘察设计工作33年。“我的团队创建了中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体系。”王长进向大家现场展示了精密工程测量中的一个棱镜组套件,“这个套件保证了我们轨道精调的精度首次达到了亚毫米级。”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从2012年开始研制到2017年投入使用,前后历时仅5年。参与整个研发创新过程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所长张波表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已经装备超过560组,正在向系列化、智能化以及品牌化方向发展。 在中国建高铁,所面临的地质和气候之复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工程管理中心工程三部部长杨斌说,依靠自主创新,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包括桥梁、隧道、路基等各方面的中国高铁工程建造技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各种气候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建好高铁。” 中国高铁不仅硬件自主,软件和操作系统也做到了自主可控。2018年底京沈高铁辽宁段开通,首次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铁列控系统。担任项目总师的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工电部信号专业主管莫志松表示,列控系统是高铁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我国用了20年时间走过了高铁列控系统从设备进口到中外联合设计,再到完全自主创新的三个阶段。 从事铁路客票系统研发工作23年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所首席研究员单杏花可以说是离铁路旅客“最近”的人。她的团队研发的12306售票系统让中国人民“通宵达旦排长队购票”彻底成为历史。目前,互联网售票比例已经超过80%,互联网高峰日售出车票量达到1280多万张,高峰时每秒售票超出1000张。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6日 03 版) (责编:岳弘彬)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