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养好土 育好粮
有好土地才有好粮食。吃饱的中国人现在也要吃好,这是最重要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前的河南省周口市,小麦普遍只有亩产一二百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和化肥的使用带来了粮食产量成倍增长,是周口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的关键,但这并非只是有利无害。 三十多年前的党永富还是周口的一名农技员。他早早地发现使用化肥会带来土地酸化板结。而一家一户承包经营的方式,使得农民有更多动力使用更多的化肥以在承包期内求得最大产量。但化肥用得越多,土地板结越严重,增产越困难;增产越困难,农民则倾向于用更多化肥来“催产”。果不其然,十几年后,这种“负反馈”导致土地亩产达到瓶颈,化肥用量增多,而亩产则不再增加。 当时,当地发现并行动起来的只有党永富一人。经过几十年辛苦钻研,2009年,他的土地治理方案成熟定型,被总结为“一减一增一提一治”,即减少化肥使用,增加粮食产量,提高食材品质,防止环境污染。如何有这种好事?其核心是对生物制剂“聚谷氨酸”的使用,而成本只要每亩地30元,用余下的化肥成本费用就能覆盖生物制剂的成本。 “四个一”到底行不行?2012年至2013年,全国农机推广中心专家在全国1000多万亩耕地上实际测试。2015年6月,原农业部等部门组织专家验收。2016年9月,原农业部联合8省土肥专家实地测量产出,“减肥增产提质”效果明显。去年9月,河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在周口实地测产,发现化肥减量20%,玉米则增产12.5%。 看到效果这样明显,张庄村村支书张建伟也用上了新技术。他每亩地底肥只用80斤,苗肥只用10斤,减肥大约30%,而产量还有所提高。他说:“眼瞅着长出了效果,往后可得用起来。” 党永富说:“我想做的不是推广一项技术,而是要解决从吃饱到吃好的问题。”周口市委书记刘继标说:“耕地是周口的命根子,必须靠农民惜地懂地,养出好土育好粮。” (责编:杨光宇、曹昆)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