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以“绿水青山”保“清水北上”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以“绿水青山”保“清水北上”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魏梦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通水运行以来已满5年。记者了解到,5年来,中线工程水源地省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促进产业转型,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保一江清水北上。 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12日在北京举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昊哲表示,5年来,南阳将保水质、护运行工作纳入生态可持续发展格局,大力开展水源区环境综合整治。 孙昊哲介绍,通水以来,南阳水源区累计关停工业和矿山企业200多家,封堵入河生活排污口433个,清理库周及汇水区违法建筑35处,取缔网箱养鱼5万多箱。为了保水,全市累计否定73个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方案,终止62个大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 同时,南阳还引进北京大型水务企业,在汇水区部分县和乡镇建设26个污水处理厂和29个垃圾处理场,目前大部分进入试运行和运行阶段。此外,还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仅渠首淅川县就累计推广施用生物有机肥20多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10万吨。 作为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湖北省十堰市,环保责任同样重大。湖北省十堰市副市长吴烨说,为了保水,5年来,十堰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对禁养区内179家养殖场实行关闭或搬迁,全面清理丹江口大坝库区等重点水域网箱养殖,累计清理网箱18万箱。此外,还拒批和关停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500多个,取缔“十小”企业329家。 在生态修复方面,十堰共投资15.6亿元完成了45个汉江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近3年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近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约70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2%。 监测数据显示,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 (责编:李枫、岳弘彬)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