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万百姓告别“十年九旱”
本报襄阳电 (记者程远州)1月6日,历时4年多建设的湖北省水利“一号工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上游182公里顺利通水,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泉经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襄州区、枣阳市,从随县封江口分水闸流向封江口水库,让沿途鄂北岗地7000平方公里供水区、220万人口、379万亩耕地率先告别了“十年九旱”。 按照规划,总投资180亿元,全长269公里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将于2020年年中全线通水,届时,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和孝感大悟县,都将喝上甘甜的丹江水。 据了解,该工程主体位于湖北省境内,是湖北省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民生工程。工程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自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取水,自西北向东南方穿越河南省淅川县、邓州市、湖北省湖北襄阳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曾都区和广水市,止于孝感市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建成后向沿线年均供水将达7.7亿立方米,解决482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包括襄阳、随州、孝感三市北部的鄂北地区是湖北省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湖北的“旱极”,这里降水量偏低,过境客水少,蓄水能力差,地下水贫乏,平均井深打到200多米才有水。资料显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间,鄂北地区平均每4年发生1次严重干旱或者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平均每两年发生1次;2009年到2013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五连旱”,干旱严重影响湖北省的粮食安全。 鄂北工程是饮水工程,更是生态文明工程。为最大限度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质污染,最大限度减少耕地占用,隧洞或管涵输水成为主要输水方式,全程有隧洞55个、119公里,倒虹吸11座、76公里,暗涵38座、31公里,地下输水总长占84%。工程永久性占地仅4931亩,占鄂北工程用地总量的10%。 (责编:杨光宇、曹昆)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