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8000年左右!余姚发现史前贝丘遗址
本报宁波5月30日电 (记者 沈听雨 陈醉 应磊 通讯员 谢敏军) 5月30日,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余姚举行。经考古发掘,井头山遗址距今7800年至8300年之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是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沿海最早的贝丘遗址,它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再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 井头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三七市村,东距田螺山遗址1.5公里,2013年底因厂房建设打桩时发现。2019年9月,正式转入考古发掘阶段。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考古发掘至今。 据介绍,井头山遗址埋深5米至10米,是已知我国沿海地区埋深最大的遗址,突破了以往对我国沿海地区史前遗址时空框架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其钢结构发掘基坑东西长50米、南北宽15米,内部按照5×10平方米的规格布方,共750平方米。 井头山遗址考古工作推进至今,已完成基坑内主要探方的大部分发掘工作量,发现灰坑、橡子储藏坑处理坑、烧土堆、烧土坑、器物加工和食物处理点等遗迹10多处,出土各类可登记遗物数百件,以及海量的先民食用后废弃的贝壳遗存和其他动植物遗存。目前,已初步开展贝壳种类、动物种属、植物遗存(木材切片树种鉴定、水稻植硅体提取、单位数量统计)、环境变迁、碳十四测年等方面研究。 专家表示,井头山遗址可较清晰复原出8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部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特征,为研究中国沿海地区全新世早中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早期人类适应海洋和开发海洋的生业模式,以及探索河姆渡文化的来源、确立先河姆渡文化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专家认为,井头山遗址除自身重大历史和学术价值外,发掘过程也颇具意义。这是一次钢结构围护基坑工程成功运用于超大埋深地下遗址的考古发掘,为深埋的遗址考古发掘在方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由此,井头山遗址发掘与南海1号沉船发掘、四川江口张献忠沉银遗址发掘清理一道成为我国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特殊对象考古发掘的3个经典范例,在国内沿海环境下的史前遗址考古中具有首创意义。 下一步,余姚将把井头山纳入河姆渡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及大遗址保护利用的范畴。 (责编:杨光宇、曹昆)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