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拥有了更多健康守门人(读党报 看变迁)
2019-06-18 06:51
导读: 195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3版刊发消息,报道了当时全国已恢复和建立县卫生院1800余所。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小病拖、大病扛,赤脚医生田里忙。”过去,缺医少药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状况的常态。如今,“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还能通过远程医疗连接大医院问诊,成为农村基层医疗的
1951年9月21日,人民日报3版刊发消息,报道了当时全国已恢复和建立县卫生院1800余所。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小病拖、大病扛,赤脚医生田里忙。”过去,缺医少药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状况的常态。如今,“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还能通过远程医疗连接大医院问诊,成为农村基层医疗的新体验。 农村就医的便捷,源于基层医疗网越织越密。现阶段,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94万个,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133万张,超过90万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行走在田间地头。2018年,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至少200家县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县域内就诊率达85%,很多原先只能去大城市看的病,例如,一些癌症根治手术、断肢再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等,如今县里也可以治疗。过去10年里,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70余所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学人才,近90%的毕业生进入乡镇卫生院,成为贫困、偏远地区的健康守门人。 大脖子病、克山病、血吸虫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曾是农村地区的“瘟神”。现在,我国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控制到6%以下,克山病等地方病的消除状态超过90%。2018年,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启动:近千家三级医院对接所有贫困县,每年派驻3万多人次前往贫困地区。去年,我国已有581万户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脱贫;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钱看病、少得病”,并确保2020年以前贫困地区县、乡、村卫生机构全部达标。 (本报记者 邱超奕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8日 06 版) (责编:白宇、岳弘彬) |
推荐文章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