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多块碎片将拼出6件官窑瓷器
本报讯(记者 王斌)5月10日,圆明园“修复1860”项目正式启动。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通过前期考古挖掘,圆明园出土了10万多片瓷器碎片,最久远的已有300多年历史。今年5月底前,圆明园将完成首批6件瓷器的修复工作。目前已利用280多块碎片拼出大致结构。修复完成后,圆明园将进行3D扫描,把瓷器图像收入到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未来,这些修复瓷器成品将在圆明园展出。 圆明园曾被称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这座昔日的“万园之园”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雄伟建筑,还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然而,1860年,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对于圆明园来说,‘1860’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了,园内大量珍贵瓷器被损毁。从目前出土情况看,圆明园没有一件完整的瓷器。眼前的这一地碎片,让人直观而又深刻感受到那段屈辱的历史。”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说,近年来,圆明园的流散文物逐渐回归,长眠于地下的文物开始逐步挖掘。到目前为止,圆明园遗址内出土的瓷器碎片高达10万余片。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圆明园管理处办公区一层文物修复现场看到,地上整齐地码放着大量瓷器碎片,身穿白色工作服的文物修复专家席地而坐,在数百个残片中寻找与手中文物可以补配的残片。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介绍,这些瓷器碎片涵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多个历史时期,最久远的已有300多年历史。 目前,圆明园正在对首批6件瓷器开展修复工作,包括1件青釉鼻烟壶、2件青花八宝万福如意瓷砖、1件康熙青花龙纹碗、1件康熙红釉碗以及1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都是官窑精品。陈辉介绍,这6件瓷器均破损缺失严重,目前已利用280多块碎片拼出大致结构,但仍有多处残缺。“文物修复既要保持文物历史真实性,同时还要体现其美学价值,文物修复专家经过分拣、清理、粘接、补配、找平、做色、绘纹饰、上釉、做效果、拍照归档、形成工作日志及评审等步骤,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 计划5月底前,6件瓷器将修复完成。随后,圆明园进行3D扫描,将瓷器图像收入到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市民游客可在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率先看到。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责编:马昌、袁勃)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