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微视】西青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未来长啥样?
内容提要:“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描写大运河。
如不能正常浏览请选用IE浏览器 天津北方网讯:“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描写大运河。 悠悠流淌了2500余年的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全长2700多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流淌的河水、忙碌的船只、千年古河所经之处,不仅带来了旖旎风光,还孕育了璀璨的文明。沿岸曾诞生过一个又一个繁荣、富足的城镇,千年古镇杨柳青便是其中之一。 “家家户户对篷窗,白鹭飞来照影双。杨柳桃花三十里,船客都惯唱南腔。”在诗人笔下,古镇杨柳青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 一条运河通南北,一幅年画绘古今,一支驼队天山走,文润千年杨柳青。因河而生的运河文化,千百年间给古镇带来了繁荣的商业,世代滋养着这里的一草一物。 2019年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下“快进键”。同年1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天津提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项目。 运河为杨柳青留下了深厚文化的积淀,文化是杨柳青的根和魂,未来杨柳青将以运河文化为主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背景下,作为大运河中国北部区域的重要节点,它将肩负着以文化为载体传递文化精神的历史责任,以及与市民生活进行连接的时代使命,为我们带来更丰富的运河故事。(津云视频记者 沙莎 摄像 苗超) |
-
编者按:近年来,健康养生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详细]
-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持续性强降水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 ...[详细]
-
嫩江下游持续降水 吉林防洪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07月...[详细]
-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的太行山郁郁葱葱,见证着一位优秀...[详细]
-
内容提要:6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详细]
-
内容提要:十字路口,他们指引着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文...[详细]
-
内容提要:由中记协、陕西省委网信办指导,西安市委网...[详细]
-
内容提要:6月是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本市多部门...[详细]
-
内容提要:重庆市巫山县的下庄村,曾经极度偏僻、交通...[详细]
-
内容提要:6月14日晚上8时许,在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