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濒临严重粮食危机 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会受影响吗
内容提要: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使得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近日,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民以食为天 国以民为重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世界的一大难题。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来,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蝗灾、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使得全球粮食安全及短缺问题更加严峻。近日,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全球粮荒”迎来至暗时刻,世界各国现状究竟如何?中国是否会发生粮食危机? 多重因素叠加 世界多国面临粮食危机 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台风、森林大火……世界各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7月13日,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有6.9亿人正处于饥饿状态。 多国陷入粮食紧缺状态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8年,约有11%的美国家庭已经处于“粮食不安全”的状态。美国阿肯色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在美国部分州,近一半的受访者报告,新冠肺炎大流行威胁了食品安全。 这场全球浩劫,加剧了本就严峻的世界粮食问题,对粮食紧缺的国家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图:肯尼亚人民在寻求食品援助,引发踩踏事件。 在肯尼亚的贫民窟,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排队等待食品救济。 △图:在印度,靠赚日薪生存的工人们排起长队领取食物。 受蝗灾影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粮食产量受损严重,印度学者预测,蝗灾或使印度粮食减产30%~50%,对本国粮食供给及出口均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东非经历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粮食存蓄已然捉襟见肘。 世界粮食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产粮国大幅减产,一些粮食出口国出于本国安全考虑,开始限制粮食出口。越南、俄罗斯、泰国、塞尔维亚等国一度宣布禁止或减缓粮食出口,打乱了国际粮食进出口秩序。 与此同时,许多粮食进口国宣布储备告急。如菲律宾,其国内的大米供应很大部分从越南进口。越南对大米出口的限制,使菲律宾国内出现对粮食供应的担忧情绪。 世界粮食供应链告急 中国老百姓的“米袋子”会受影响吗? 如果世界粮食供应链真的告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一场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吗?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粮食保障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 底气一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
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是1949年1.1亿吨的近6倍,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 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
201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的标准线。 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
2010年我国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18年达到5621公斤。 底气二 粮食自给率高 以我国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为例,三者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 根据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数据,2019—2020年度,稻谷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97亿吨,国内稻谷年度产量约为1.99亿吨。大米进口方面,2019—2020年度,国内进口预计为2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1.3%,并不存在进口依赖问题。 2019—2020年度,国内小麦年度产量约为1.18亿吨,年度总消耗量约为1.12亿吨。2019—2020年度,国内小麦进口预计为350万吨,进口占消费比为3%,也不存在进口依赖。 我国每年国内玉米进口量为400万吨左右,相对比每年2亿多吨的消费量来看,进口占消费比例不到3%,同样不存在进口依赖。 作为“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相对于大米和麦子而言,其实我国真正的粮食进口大头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至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 底气三 粮食储备充足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截至2019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余粮相当充足。 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安全储粮能力持续增强。 对于这场有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记警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 悠悠万事 吃饭为大 前有新冠肺炎疫情 后遇洪灾旱灾 中国人怎样才能把饭碗端得更稳? 这些“绝招” 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完备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 近20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无论中央储备粮还是地方储备粮,都非常充裕。 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 我国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建立起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天至15天供应,调控物质基础雄厚。 春耕形势好 夏粮喜丰收 今年春耕形势良好,我国夏粮喜获丰收。据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相较去年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疫情之下,夏粮喜获丰收,再次增强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和底气。 仓廪实 天下安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 都会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
-
内容提要:目前我市170万亩夏粮收获已经全面完成,为...[详细]
-
一月交一艘 全球最大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项目收官 殷...[详细]
-
江西:评选优秀检察建议展现社会治理成效 2021年06月...[详细]
-
人民网北京6月26日电(记者杜燕飞)国家外汇管理局25...[详细]
-
内容提要:2016年6月20日,统一品牌后的中欧班列首次...[详细]
-
共同努力,深化务实合作,印尼和中国双边关系将迈...[详细]
-
当地时间6月16日,美联储发布经济预测和政策声明...[详细]
-
内容提要: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公布5月主要宏观经济数...[详细]
-
核心阅读 近期,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上调了世界...[详细]
-
阿司匹林这个常用药,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针对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