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和平之泉”恐难带来和平
新华社安卡拉10月9日电 题:“和平之泉”恐难带来和平 新华社记者郑思远 施洋 继此前发起“幼发拉底河盾牌”和“橄榄枝”军事行动后,土耳其武装部队9日开启了2016年来针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的第三次越境打击,代号“和平之泉”。不过,对于真正渴望安定的百姓来说,“和平之泉”恐怕难以带来和平。 土军当天对叙利亚北部地区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目标发动密集炮击和空袭,造成当地基础设施损毁,大批民众出逃。土耳其地面部队随即跨境出动,已经满目疮痍的叙利亚恐将再添“伤疤”。 土耳其和美国8月同意在叙东北部设立“安全区”,但双方就“安全区”范围以及“安全区”应该由哪一方控制无法达成一致。两个月磋商交涉无果后,美国7日宣布撒手不管,把曾经并肩作战的盟友“叙利亚民主军”视为“弃子”。同样被抛弃的,还有身处土耳其的数百万叙利亚难民以及依旧饱受战火侵扰的平民。 “安全区”真的安全吗?开战时,谁能保证夹在土耳其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之间的平民不被炮火波及?“安全区”适合生活吗?即便短期内停止交火,上百万难民生活必需的各种基本物资谁来提供?这些问题,没有人给出答案。 土耳其发起新的军事行动有自己的说法和想法。一方面,土耳其政府始终有打压库尔德分裂势力、清除库尔德武装的诉求;另一方面,土政府急于甩掉难民“包袱”,同时也曾就设立“安全区”计划对土耳其民众有过承诺。一旦政府不兑现,不仅有损信誉,而且不利日后的选举。 不过,从历史维度看,土耳其政府与库尔德人争斗了几十年,从土耳其东南部一直打到叙利亚、伊拉克北部,并没有打出和平,相反,地区安全局势越来越动荡,民众生活越来越艰辛。 中东地区的历史表明,战争,从来不是创造和平的工具。就叙利亚问题而言,外部和地区势力各有算计,政治和外交磋商缓慢无果,弥漫的硝烟里,两河流域人民期待的和平与安宁,短期内怕是看不到景色。 (责编:李婷(实习生)、贾文婷) |
-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国际观察)美国疫情“人祸”...[详细]
-
新华社雅温得7月7日电班吉消息:中国政府援助中非...[详细]
-
中新网7月3日电据广东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详细]
-
北京时间6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随着越来越多人选...[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详细]
-
新华社德黑兰6月21日电(记者高文成王守宝)伊朗外交...[详细]
-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随着加利福尼亚州的严...[详细]
-
新华社华盛顿6月15日电综述:美国新冠死亡病例超60万...[详细]
-
据新华社墨西哥城6月11日电 (记者王钟毅)基多...[详细]
-
新华社内罗毕6月17日电题:并肩“战疫”更显中非合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