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男护士,不认怂的“小兄弟”
来自基层的守护——疫情防控“我在岗”系列报道之三十六95后男护士,不认怂的“小兄弟” 2020年03月04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26日早上8点,结束从凌晨2点开始的工作,23岁的男护士陈耀中将迎来2天的休息。四班倒,6个小时一班,上4天休2天,是他自2月12日以来的工作节奏。 陈耀中1997年出生于湖北荆州。2018年7月毕业进入武汉市第一医院,成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科里共有8名男护士,同事平常都喊他“小兄弟”,他也是科室最年轻的党员。 陈耀中交班时的背影,科室同事喊他“小兄弟” 去年12月末,重症医学科成立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小兄弟”陈耀中穿上防护服跟着同事一起投入战斗,直至大三十下夜班后开始自我隔离休整。2月11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被紧急征用为新冠肺炎重症定点医院,医院连夜腾空整栋外科楼改建成隔离病房。12日,外科楼开始收治病人,陈耀中再次投入战斗。 隔离病房里的护理工作可不少,要配药、换药、打针、抽血,需完成心电监测、核酸试纸检测等辅助检查,跟病人的密切接触也非常频繁。因为没有护工和保洁,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需要护士来做,包括处理大小便、喂水、喂饭、洗口,帮有需要的患者拨电话,以及适时的心理疏导。身为男护士,搬病人、为患者翻身、戴呼吸机等需要体力的活,得主动帮忙做。此外,也因为铺床、打水等活做得麻溜,赢得诸多女性患者的赞叹。 身穿防护服,工作中的陈耀中 “更多的工作跟平常差不多,只不过是穿上了厚重的防护装备。”护理工作之外的那些东西,带给陈耀中巨大的冲击和快速的成长。 在ICU工作一年多,死亡并不少见。他说,平常ICU的重症患者,每天在规定的时间有亲人可探视,人走时会通知家属来看最后一眼。可死亡的新冠肺炎患者,从进来到出去,亲人一面都见不到。为此,他为亡者伤心难过,当天晚上他做了恶梦,梦里还在面对亡者。惊醒后他无法入睡,叫醒出租房里的同事,经开导安慰才稍稍平复心绪。 “内心确实挺煎熬的,有时候想想自己其实没那么强大。” 正是这份同理心,令23岁的陈耀中格外重视从心理上抚慰患者。 陈耀中护理过一位70多岁的武汉爹爹,病情很重,上了呼吸机,不愿意吃东西。他和同事一起跟家属电话沟通,请他们写些鼓励的话送进来。一天上夜班,他看到了三张A4的纸,上面分别写着很大的字,“爸爸要多喝营养剂”,“我们其实一直都在你身边”,“老家的橙子打的橙汁”。老人不能讲话,但看得懂这些字,当看到“老家的橙子打的橙汁”,他就把那份橙汁都喝了。 还有更多的患者,他们需要靠医护人员去安慰和鼓励。ICU最初收治的患者中,有一对老夫妻,爹爹病情相对轻一些,但情绪更为低落。第一次看到全副武装的医生护士,惟一能看到的是医护护目镜后面的眼睛,爹爹凌晨一点多仍睡不着,心率呼吸变快。陈耀中理解爹爹的焦虑和恐惧,握住他的手开导,“爹爹您要加油,您不怕,这个病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配合我们治疗就可以出去的。”当天晚上他和同事轮流守在爹爹旁边,有什么需求立马满足,给爹爹安全感。爹爹有时候喜欢自己摘面罩,需要有人一直看着,为其戴好。 爹爹加油!奶奶加油!——陈耀中后来在白色防护服前胸处,用笔写上两行字,做护理时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看见。此次疫情,被感染的以老年患者居多,有些起初能说话交流,后来突然一下子就走了。无法挽回的生命,留给陈耀中深深的遗憾和无力感,让他比此前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去思考护士这份职业,珍惜和陪伴家人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爹爹加油!奶奶加油!——陈耀中写在了白色防护服前胸处 虽然身为家中独子,但陈耀中的爸妈对他上一线仍表示理解和支持,提醒他做好防护。疫情结束,陈耀中最想做的事,就是找几天时间回荆州老家陪陪爸妈。上班一年多来,一直都在倒班,没有固定的周末,很少回家陪伴爸妈。 2天前,陈耀中所在的19楼病区有5位患者治愈出院,其中有他护理过的患者。他和同事将治愈者们送至楼下,患者们都一再表示感谢。患者的治愈,是他和战友们最大的希望,也是他对“初心”和“使命”最切实的体会。 “初心和使命不是简单的说一下,而是真刀真枪的去干,党员在这个时候必须全力以赴,勇挑重担。没有经历过这些,确实体会不到,也没想到党员发挥的作用这么大。”陈耀中说,自己的党员同事们参与组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对口支援外院、支援方舱、挺进雷神山,大家都听从安排,去往战疫最需要的地方。尽管是科室最年轻的党员,这个时候他肯定不能怂,必须站出来投入战疫。 来自基层的守护——疫情防控“我在岗”系列报道: 之一:武汉一线电力检修工:坚守岗位第13天 最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 之二:ICU护师:女儿3岁 我却又一次错过了她的生日 之三:高铁值乘人员:“最美敬礼”送给“逆行者” 之四:援鄂医生:6小时收治24位病人 有时也会忐忑 之五:为了同一个目标 母子奔赴不同的“战场” 之六:基层卫生工作者:“忙”是主旋律 之七:疫情当前,一家三口的“爱”与“坚守” 之八:流行病学调查员:她在一线“分饰两角”“抓病毒” 之九:曾参加非典防控 村医兄妹再次请缨“上岗” 之十:战疫路上的"父子兵":为社区居民"保驾护航" 之十一:基层战“疫”干部:做好群众防护工作,我义不容辞 之十二:乡医夫妻:孩子交给老人照顾 我们先守护村民 之十三:驻村第一书记:疫情当前,做好一村人的“主心骨” 之十四:武汉同济医生伉俪:等疫情过后,爸爸妈妈接你回家吃热干面 之十五:武汉志愿者:守护我们的城市 疫情过后AA吃火锅 之十六:基层防疫民警:不是不畏惧 只是使命在肩 之十七:危重症区援鄂护士:我为家国去秀发 我为人民披战袍 之十八:疾控微检人:做好新冠肺炎病人标本检测 我们责无旁贷 之十九:患者阿姨:这是我听过最动听的《我和我的祖国》 之二十:武汉重症科医生:辗转3个重症定点医院 与死神“抢人” 之二十一:“女汉子”乡医:用脚步丈量村民“生命防线” 之二十二:飞行员志愿者:我们都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很小但很密集 之二十三:湖北荆州刑警:疫情是一场“大考” 我们必须随时“在线” 之二十四:一封感谢信和一位中医医师的战“疫”故事 之二十五:中医ICU护士:加油,我的患者朋友! 之二十六:一线战“疫”医生:我是党员 更应冲在前线 之二十七:子夜“疫”报操盘手 之二十八:“雷神”医生,17年后“再战”防疫一线 之二十九:运输司机的逆行48小时:深圳花已开,湖北的春天也会来临 之三十:养老院护工:24小时照护 与老人共同战“疫” 之三十一:眼科教授17年后再当"住院医师":做好战"疫"基础工作,我能行 之三十二:武汉战“疫”护士:疫情不结束,不退! 之三十三: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驱散阴霾 筑起战疫心理“防火墙” 之三十四:“晓”科长战疫记 之三十五:发热门诊的“定心丸” 防疫动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题|防疫课堂|本网原创 全国地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患者同城查询 (责编:许心怡、崔元苑)
人民健康APP [/url]
推荐阅读
情系“疫”线 爱暖妇幼:人民网开启爱心奶粉免费申领通道 人民网·人民好医生联合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发起“人民战‘疫’关爱母婴健康”公益活动。君乐宝作为独家支持,预计提供价值7500余万元的奶粉产品,并免费派送到家。奶粉免费领取上限为3罐,可满足孕产妇和婴幼儿一个月的营养需求。【详细】 睡不好觉血管遭罪!常做八件事血管不添堵 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血管作为人体血液的运输通道,一旦堵了,也会瘫痪,可能出现器官缺血,引起各种不适,甚至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习惯,避免给血管添堵。【详细】 人到中年衰老进行时 抗病防衰抓3个年龄点 虽然衰老不可避免,但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延缓它的进程?一起来看看。【详细】 相关新闻
北京市注册护士逾12万人 公立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92% 男护士:患者眼中少见又特别 拥有独特优势 护士频遭患者暴力让人忧心
精彩图集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