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施秉银:我国临床科研绽放国际舞台,坚定文化自信
前言:施秉银院长强调,临床科研能力的发展是加快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科技强国,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国内研究机构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研究设计和质量控制手段,并不断强化医学伦理观念,真正保障受试者的权益。 在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崭露头角 建国初期,我国的医学条件处在一穷二白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医学科研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特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治疗肾性贫血新药罗沙司他在中国率先获批就是例证之一。2018年12月,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1类创新药罗沙司他胶囊(商品名:爱瑞卓)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因慢性肾脏病(CKD)引起的贫血,在中国获批上市之前未在其他任何国家上市。这一令人振奋的成果背后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与临床科研队伍的贡献。施院长介绍:“得益于中国医药政策的全球化,中国研究者有更好的机会与国际同行同台,推动国家原发研究成果在中国率先落地,显示了我国的临床科研实力以及中国科学家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卓越领导作用。“ 近20年来,随着我国新药临床试验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新药临床试验研究活动逐渐规范化,越来越多的医院受邀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此次西安交大第一医院也参与了肾性贫血创新药罗沙司他的三期临床试验。施院长表示, 这次我们两个科室参与了这个研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病理资料,临床试验取得了优秀的结果。作为临床工作者,能参与到如此重大且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过程中,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荣幸。他说:“对于国内研发机构,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可以提高临床研究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新药研发活动。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的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国际药研动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群用药信息。“ 从事临床科研坚定文化自信 施秉银院长表示,从事临床试验科研,我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尽管中国的临床科研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成就,临床科研工作者们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重大原创研究还相对少,缺乏重大科技成果,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机制还有待完善。 对此,施院长表示,首先我们要尊重自己的知识产权,坚定文化自信。现在几乎每一期国际顶尖杂志都有我们的身影和声音,因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继续加大原创性研究的力度,催生产出更大的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优先发展 在未来医院科研建设上,施秉银院长表示,西安交大第一医院将优先把科学研究放在发展首位,这样才能有力推动临床研究的发展。 科研无国界,人才建设、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都离不开与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不断交流与合作。对于这一点,施院长提到了多个案例:“西安交大第一医院已经建立较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在人才建设上,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外顶尖的科学家来我院工作,打造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其中,包括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共同合建的精准医学研究中心,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合建蛋白质生物学平台。” 在院内合作上,西安交大第一医院也注重多学科跨科室的互相协作。施院长说:“此次罗沙司他在医院顺利完成和落地是多个学科相互协作的成果,体现了相互赋能的良好机制,为我院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安交大第一医院供稿)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