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无糖食品就不会升血糖?
清晨咖啡的一勺糖、晌午解乏的一颗巧克力、晚上慰劳自己的一个甜点……人们常无法抵挡这些“甜蜜”的诱惑。但研究表明,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发生和糖都脱不了干系。那么吃无糖食品是不是就安全了?如何吃糖更健康呢? 糖类家族种类繁多 生活中我们能遇到很多种类型的“糖”。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生活中常见的含单糖的食物有蜂蜜、葡萄糖营养剂、甜菜、动物乳汁等。这类糖可以被身体直接消耗吸收,升血糖的速度特别快。 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双糖在人体内需分解成单糖再被身体吸收,升血糖的速度比单糖略弱。 单糖和双糖食物升糖速度都比较快,糖尿病患者最好避免食用。 多糖:包括淀粉和糖原、纤维素等,多糖是由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所有多糖都含有葡萄糖。 代糖:代糖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多,根据是否产生热量分为:营养型甜味剂和非营养型甜味剂。 营养型甜味剂食用后会产生热量,但是相比于蔗糖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等; 非营养型甜味剂中还分为人工合成类,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天然类,如甜菊糖。 无糖食物并不一定真无糖 近些年兴起了很多无糖食品,也被称为是糖尿病患者、减肥人士的福音,但是无糖食物是否真的“无糖”?并不是。 多数食品说的“无糖”,是指制作过程中没有添加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或者添加的这些糖含量可以忽略不计。但细究会发现: 1.食物原料本身就带糖:比如每100g牛奶自带4.2g乳糖。无糖饼干、蛋糕原料本身就是淀粉,淀粉也是多糖的一种。 2.含有甜味剂代糖:如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等。试验发现,在健康人群里,吃上一星期的代糖,也会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3.添加大量脂肪:还有些无糖食品为弥补“无蔗糖”欠佳的口感,而添加大量脂肪,导致食物热量甚至比有糖食品还要高。 学会科学吃糖的5招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的游离糖应该控制到供能比不超过10%,最好是到5%以内。也就是每天可吃25g的糖,最多不能超过50g。 1.学会看配料表,如果有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的,在配料表前面的位置,含糖量非常高,建议别吃。 2.配料表中有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等,食用少量是安全的,但还是更推荐选择“醇”类的天然糖类替代品,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吃的时候也要控制量。 3.浓缩果汁属于糖溶液,和糖浆没什么区别,建议尽量别吃。 4.淀粉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属于隐形糖,不能忽视,要按规定量吃。 5.选择天然食物,避免二次加工,比如能吃水果就别喝果汁。因为水果中的糖存在于细胞中,可以阻碍升糖速度,相比果汁会好很多。 若是血糖控制得比较好的高血糖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可以在两餐之间吃,每日不超过200g水果。血糖未达标者可用西红柿、黄瓜等代替。 无论是糖类还是糖的替代品,吃多不仅会让人变胖,肥胖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学会科学吃糖,才能离健康更近一步。 文/苏可(北京小汤山医院) |
-
加入番茄酱的菜肴口感酸甜,还开胃增进食欲。材料:鸡...[详细]
-
新华社伦敦5月16日电(记者许凤)随着中国同世界...[详细]
-
番薯、洋葱、胡萝卜……这些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详细]
-
2021年3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111个“三八&rdq...[详细]
-
欧莱雅男士官方旗舰店:男士氨基酸洁面180g 专柜售价1...[详细]
-
随着越来越多的护肤品、保健品有了“抗糖化”概念的加...[详细]
-
编者按:每天吃饭、工作、通勤,很多朋友总离不开手机...[详细]
-
“冬天不宜减肥”是错的楼林娜 2020年12月07日14:12...[详细]
-
原料:豆角300克,土豆250克,猪肉150克,葱、姜、五...[详细]
-
小张尽管40岁不到,却是个“老糖友”,患糖尿病10年,...[详细]